2012老版栏目

唐仲英先生在第六次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交流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时间:2010-11-09浏览:449设置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两年一次的交流会,这是第一次在西北地区举行。“西安”是中国历代的古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今天很高兴能来到这座承载着华夏文明的文化古都,被称为“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好”城市“西安”,来举行我们“基金会”的第六届年会。
今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就使我思考“什么,才是更美好的生活?而且,该如何去达到呢?”那应该是分为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如果,做学问的,能为学术而学术;为人父母的,能看到子女成龙成凤;当老师的,能看到桃李满天下;工作呢,又能按爱好及兴趣而选择。这都该是“精神上的美好”吧?但是,要得到这些“美好”,必须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一个很俗气的,但又不可缺少的“物质上的基础”。因为,不管你有多大的理想、抱负,但总不能脱离现实。试想,有多少人能在失业、贫困、或为基本的生活而挣扎时,会觉得“生活美好”呢?因此,一个人要为自己及家庭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优越的地位、声誉、财富、及享受。这是现实的,是“无可厚非”的。我不会高调的去批评这种追求的欲望。因为,这也是一个驱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原始动力。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现时,社会上崇尚的是“功利主义”,事情都希望能快速、短期的得到和达到,形成了“急功近利”的风气。所谓的“功利主义”,简单而言,就是不考虑一个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这个行为的“结果”。“结果”是“幸福”、“快乐”,就是“对”;反之,即是“错”。要改变这种“风气”,不是少数人,不是你我所能做到的。但是,我们可以,也没有理由不接受这“功”及“利”的“动机”;重要的是,该用“什么手段去实现这个动机”?那就是:做事能“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对人能“推己及人”,不“损人利己”;行为能“真诚待人”,而不“口是心非”。
        很多人认为:“按部就班”、“为人着想”、“诚实守信”,就难以“成功”、“出头”、“致富”;必须要“不择手段”的去“投机”、找“关系”、走“捷径”。对的,是有一些人因为运用了这些“手段”,而实现了当初的“动机”。一些让人羡慕的例子,怎能不影响一般人对这种“手段”的“认可”及“欣赏”呢。久而久之,更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成功之路了。但是,所得到的“美好生活”,是否能长久保有,或维持呢?这当中又有多少人日后会“悔不当初”或“身败名裂”呢?再说,我们只看到了一些少数“急功近利”而成功的例子;这当中,又有多少是失败的呢?
        强大的诱惑,又怎能不使人感到迷失呢?但是,“投机”及“利己主义”不能支撑你的整个人生;做人、做学问,要能崇尚真理;做事业,要有规范、有准则,为社会创造价值,才是长久之道。如能“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能坚定、坚守、坚持应有的原则,敢于承担责任、立长远的计划。虽然,走得比较慢;没有很动听的故事;没有让人羡慕的例子。但有平淡、充实和安心的过程;不能“平步青云”、“一步登天”;但能“心情舒畅”、“心安理得”。这种“手段”,所得到的“功”和“利”,就是不能“轰轰烈烈”,不也是很“美好”吗?
         一个人,甚至家庭的“美好”,都是单体的;只有在社会上,大多数的人都能在安定、和谐的环境下生活,这个社会才是“美好”的。这个“目标”,这个“挑战”太难了,就是经过几代人,也不知是否能实现。但是,我们总不能说,“难而不为”吧。只要有这个信念、这个目标,就值得去追求、去尝试。一步一个脚印,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从我做起,希望慢慢的,有愈来愈多的人能负起责任、能真诚的为自己,及为帮助他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在为自己创造的过程中,去损害了他人。
        今天,在这传承着优良中华文化的“美好”城市“西安”;在我晚年,立下了也当一下“愚公”的愿望。为使这“社会更美好”的心愿,尽己所能、踏踏实实的为社会做些事情、尽些责任。而将来呢,也希望有我们大家庭的成员能为这个信念,承担起这个任务,继续为“愚公”的这个心愿而去努力、去坚持。真的能做到当初“基金会”所定的“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理念。人生的意义及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而在于你尽了力去创造、去贡献、去实行;最终,能“问心无愧”的离去。而我呢,也因为有了这“前景”、“希望”及“理想”,使我感到对我的“人生更满足更美好”了。谢谢!

 

                                唐仲英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