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从“零”开始,知“难”而进——访2011年远景智慧奖学金获得者项楠

时间:2012-10-12浏览:334设置

【采访背景】

远景能源是风电系统解决方案的全球技术领跑者,公司的目标是造就全球最有竞争力而又备受尊敬的清洁技术企业,要造就一个代表中国人智慧的企业。

201183,远见风能(江阴)有限公司(即远景能源)在我校教育基金会设立远景奖学金、远景奖教金。奖金总额为21.7万元,用于奖励机械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优秀师生。其中,本科生8人,10000/人;研究生8人,12000/人;教师1名,20000元。

 

【采访实录采撷】

采访人:请您谈一谈您的获奖感想以及该奖学金对您学术的作用。

项楠:刚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的想法,学院推荐了8个,没报什么希望,觉得很难,去年我还是在博一阶段,研究工作还是挺忙的。而且觉得有很多比我更加优秀的博二、博三的师兄,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奖学金在好几个院系都有设置,有自动化,计算机,电气等学院,去了分批面试,这个奖学金的特别之处在申请奖学金的同时公布了一个企业命题,公司如何吸引优秀的学生加入企业,谈谈对企业自身发展有什么建议,企业对这次面试很重视,面试过程中不断的打断问问题,更注重反应个人特征的回答,注重创新,注重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我在做PPT时,注意了两个部分:对企业命题的回答和现阶段自己的研究工作介绍。而我做的研究方面其实是不占优势的,他们搞得是风能和传动机械相关的技术,而我们的研究的是高新的技术,属于前沿交叉学科的,在面试过程中不占优势。他带着招人目的来面试的,而我是博一,而且相对来说科研成果不算突出,也不占优势。然后在介绍自己的课题的时候相对偏向于潜在结合他们公司的技术和应用领域。我还特意多加了一个环节,加了团队精神和奉献的讲解,经过这次的面试机械的有4个人进入下一轮面试。第二次的面试更加灵活。给了一个开放命题,话题除了技术外,还有自身的提升,更加关注个人素质,吸引人才,如何提升企业在大学生中的知名度。由于类似于群面,主动并发起、掌握语权非常重要。获奖也不是非常了不起、自己心中对结果也没多大在意,不过整个过程非常的令人印象深刻。

【采访纪实】

为了不占用项楠太多的实验时间,按照事先的约定,我们的采访是511号午后一点半至两点到他所在的实验室进行的。非正式的寒暄加上他爽快的笑声,为我们的采访拉开了轻松而友好的序幕。

不一样的“奖学金”,不同寻常的“面试”

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远景智慧奖学金”从人员的选评到结果的出炉是很正式而又严格的,并且具有自身的特点,用项楠的话说就是“申请过程比较严格,不止要院里批准,还要学校批准,也需要得到企业的认准,仅企业面试就两次”,整个“过程比较严格,相对来说比较严格”,而且“这个奖学金的特别之处在于申请奖学金的同时公布了一个企业命题”,“更加关注个人素质”。整个过程中,企业那边也是很重视的,据项楠刚开始的分析,他们是“带着一种招人的目的来的”,如果通过了,以后进他们公司可以直接进“终面”。可以说,他在获得一种不一样的“奖学金”时,他还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面试”。而他之所以能够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脱颖而出,他在整个过程中,用心、主动和全面的准备以及“特意”多加的环节,可以说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他为人处事的亮点。

跨学科保研的他完全可以“从零开始”

在我校机械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项楠是从浙江大学跨学科保研过来的,据他介绍,他自身有比较独特的背景,本身是浙大毕业的,本科学的专业偏生物,是保研保到机械来的。可以说,在机械专业上他是“从零开始”,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第一年,刚开始来的时候感觉什么的都不懂,根本没学过机械方面的知识。比如上课一些概念什么的都不懂,起步的时候相对来说累一点”,不过,他认为“不懂,也都是从零开始的”,他尽管对机械专业刚开始不懂,也很累,但他认为,后来入门了就好了,他自己起初阶段的评价是“后来就还好”。

采访中我们得知,项楠在本科时就对机械有很强的兴趣,喜欢做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小机械器具,并从中感到了乐趣,认为“非常好玩”。现在,他更加喜爱机械专业,比如,对他所在的实验室可谓是情有独钟,“对于我们这个实验室应该算是机械领域里面比较新比较前沿的,实验室主任是易红校长。前面一段时间实验室发展阶段,我和实验室一起成长的”,他在工作中与实验室有了很深的感情。虽然自己的专业是国内外很新的研究领域,但他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乐观。

他对于跨学科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是国外老师在学历背景的一个趋势,国内很多学校可能还是存在偏见的。而对于像他这样也是跨科学但感到困难的学生,或者将来也打算走这条路的学生,他有着这样的建议: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的不是学到了基础的知识,而是学到了方法,就是学习探索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是很重要的。以后进入社会,在工作中也是慢慢一点一点地做出来的,生活、社会经验也是很重要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整个过程虽然辛苦,但只要有兴趣,坚持做下去,经历了之后结果还是很不错的,其中更主要的还是自己要自觉,不要等着在老师的要求下才去做什么。

当问及是否对自己做出的跨学科后悔时,他很毅然地说:“从来没后悔过”!

业余生活递减,而专业越来越学术化

学习上起初的难处,在项楠看来,只要“心态摆好了”是可以过去的。而当问他有无专业和科研之外的娱乐活动时,他说,从本科、硕士再到博士期间的业余活动有着递减的趋势,生活变的越来越单调了。言外之意,可以说他的生活是越来越学术化、专业化了。也就是这样的一种生活造就了他学术成果的丰硕。

在采访中,我们和他还谈及到了诸如就业、留学等话题,他认为,在工科、理科、文科学生就业的难易程度上,中国国情决定了工科比其他好找工作。在出国留学这一问题上,他说,不是很赞同联合培养这种模式,对他而言,自己还处于积累的阶段,有了好的基础之后,再出国可能会好一些,尤其是,有了体面的成果才有可能申请去好的学校,这样的话才有利于自己的进步,而国家在这方面也越来越重视甄别学历的真伪、水平的有无及高低。

【采访感言】

整个采访过程中,“实验室”、“老师”、“师兄”是项楠说出的高频词,在他的心目中,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是很重要的,这也正是远景能源所重视的,而他的“特意”为他捧得了远景智慧奖学金。由此可见,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已有建树外,还在于自己想出并做出他人想不出更不会做出的东西来。

 

                                                        ----《善研》杂志社  李戍萍 闫茂伟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