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方展示

江苏汇鸿:争创外贸企业升级样本

时间:2014-09-16浏览:54设置

2014-07-07 15:54:16     来源:今日中国    作者: 张 洪 朱辉跃
        走近江苏汇鸿国际集团(以下简称“汇鸿”),首先接触到的是一连串令人振奋的数据:2013年,在中国外贸进入瓶颈的当下,汇鸿人逆势挺进,集团年营业收入超48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52亿美元,利润增长89%。列中国企业500强233位,中国进出口百强企业35位。

        江苏是中国的外贸大省,2013年,江苏省进出口总额达到5500亿美金,进出口规模已经连续11年保持中国亚军。作为江苏省规模最大的省属外贸集团,汇鸿功不可没。

        专业团队打造完整产业链

        追溯中国外贸企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虽然“最好的日子过去了”,但是,在逆势中,汇鸿创造的佳绩还是赢来了多方的赞誉。

        江苏汇鸿集中了60%以上的省级传统外贸公司,走出“路径依赖”,从发展理念、商业模式、经营业态、赢利方式等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是汇鸿的成功“密钥”。

        汇鸿集团董事长唐国海告诉记者,“所谓的转型就是过去外贸什么都做,什么都赚钱,现在,则必须在市场上有核心竞争力,金融、物流、仓储等要进行全链条服务。”

        汇鸿集团第一个破百亿的下属公司莱茵达,因为定位精准,团队优秀,3年实现跨越,是汇鸿近年来转型升级的一个成功案例。

        从刚成立时的1000多万利润,到目前利润突破1个亿,汇鸿集团下属的莱茵达有限公司总经理牛庆民告诉记者,莱茵达销售收入增长5倍,利润增长5.7倍。然而,“这样一个奇迹的出现只用了3年。”

        莱茵达的“爆炸式增长”在中国十分稀有,转型升级成功扭转了一个企业的困境,“给片阳光就能灿烂”的莱茵达人,用牛庆民的话说,短短3年,“干个惊天动地。”

        对于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汇鸿有自己的战略规划,“打造供应链运营商”是汇鸿长期以来的发展思路。

        “既然是链,就要把产业延伸,使价值攀升,这样才能成活,才能有竞争力。”唐国海提出“一个子公司围绕着一两个产品来做”的精准定位,汇鸿的下属子公司有了明确的发展思路。

        眼界有多宽,企业就能走多远。在不断拣选“长考”之下,四大板块被莱茵达依次选中,其中的废纸回收最终成了给莱茵达带来“福音”的朝阳产业。

        在中国,说起废纸回收,只要提到莱茵达下属公司——江苏纸联,行业内无人不知。

        牛庆民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的造纸业快速发展,2013年,中国造纸11000多万吨,位列世界第一。然而,原料匮乏是不争的事实。

        “2013年中国共有90亿件网购产品,85.6%用纸包装,网购拉动了包装纸的用量。”说起废纸回收的前景,牛庆民颇为自信:“长江三角洲富裕了,用纸量在增加,江苏省工业包装纸的份额,占到全省用纸量的70%。”

        为了减少对进口的依赖,莱茵达看好时机做大做强废纸回收产业。

        在中国商务部十家再生资源试点城市中,南京市被第一批列入,莱茵达抓住机会,把过去那些“破烂达人”统统整合起来。统一的房子,统一的服装,统一的标识和统一的培训,莱茵达对收来的废纸进行选择分类。

        同时,由莱茵达参与制订的中国第一个废纸分类标准,在中国广为推广。为了延伸自己的产业链,莱茵达还与造纸厂和打包厂等对接。全链条一条龙管理使得莱茵达的废纸回收做成了汇鸿的一个支柱产业。

        莱茵达的废纸回收产业不仅对废纸进行收购分拣,还设有质量检测中心和科研中心进行产学研联合。“从回收,到质量检验再到未来研发,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江苏纸联的这份事业,牛庆民无比看好,“这个领域不仅仅是10年,20年都是朝阳产业。”2013年,莱茵达回收废纸157万吨,居中国第一,大大降低了对进口的依赖度。因为骄人的业绩,100万吨废纸回收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落户莱茵达,成为重点项目。

        “把政策用好,把产业链打造好,把未来看好,造就了我们的快速发展。”牛庆民总结说,他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独属于莱茵达的完整产业链,“建立好上游的基地,中间的工厂以及下游的用户。”

        废纸回收只是汇鸿产业化管理升级的一个缩影。按照集团提出的“明主业、创特色”要求,汇鸿旗下子公司都在立足自身特点,选准突破口,积极培育优势业务、特色业务,打造全供应链一条龙增值业务,努力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专业化经营,多元化发展

        坚持立足主业,适度多元发展,近年来,汇鸿集团逐步形成了贸易、房地产、投资三大主要业务板块。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经贸关系,实施“走出去”战略,多渠道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力推进了集团的国际化进程。

        唐国海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集团大力开展“三创四化”活动,通过创新技术、创建品牌、创优服务,强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特色,努力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优势。

        亚森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汇鸿的“创收大户”之一,面对美国的胶合板“双反”调查,以及欧洲木材类产品合法来源法案实施带来的巨大冲击,亚森坚持练好内功,派出专门团队常驻出口基地,实行分单管理,

        2013年自营出口胶合板约1.5亿美元,在中国胶合板出口行业处于领先位置,出口规模约占中国的10%。板材进口进入中国前三强,拥有了中国北方市场销售的话语权。

        “汇鸿的skyrun家电品牌在尼日利亚已经与世界一线品牌齐名。”汇鸿外经公司董事长谢绍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八年前,汇鸿在尼日利亚拉喀斯设立了家电工业园,与国内知名家电企业合作,从事冰箱、空调、小家电生产组装,销售业绩不断攀升,今年上半年,销量已经突破3万台,明年,新的生产线即将上马。汇鸿在“走出去”上的成功探索吸引了中非基金等众多知名企业的目光,纷纷寻求与汇鸿合作。

        中国医药行业,未来市场在不断扩大,这给汇鸿下属公司中鼎带来了发展空间。平台好,氛围好,激励机制好是中鼎股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慧中总结出的中鼎成功秘诀。

        中鼎的医药产业始于一个18人的小团队,中鼎将它们打造成了以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燕立波为首的120人的研发团体,目前20个项目正在全力研发,产品出口智利、巴西、阿根廷,印度、巴基斯坦、韩国、日本等国家。西药出口连续数年稳居中国前5强,2013年,中鼎成药出口3200万美金,今年仅仅5个月,就已经达到5400万美金,增长60%。

        “广交会接单,回来加工的日子已经彻底改变”,万慧中感慨,医药门槛高,需要一支高科技组装的研发队伍,对此,他信心十足,中鼎的研究团队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敬业的研发人员“亲自试吃自己研发的药物”,中鼎把未来的目标锁定在“销售额3亿美金”。除了国外市场还要兼顾国内。说起成药出口的前景,万慧中胸有成竹,他表示,医药是中鼎未来的信心。

        除此之外,探索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提升传统产品出口竞争力之路也是汇鸿多年来的努力方向,中鼎公司新开拓的业务占七八成,船舶出口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出口企业50强。2013年,交付各类船舶12艘,实现出口额2.35亿美元,另有在手船舶订单40艘,合同额约6.85亿美元。股份公司的纸浆业务做到了华东最大,全国前三。粮油公司强化“金梅”品牌商品出口,成为国家农产品龙头企业。根据协议,汇鸿集团投资过百亿元,在镇江兴建的冷链物流基地、大宗进口商品物流中心等一系列现代服务业项目已经动工。该项目旨在打造华东地区最有影响力、标准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冷链物流中心,成为国内冷链物流的重要基地和枢纽。

        汇鸿集团的产品,小到一个锯片、一支油画笔、一双袜子,大到一艘船舶,都努力做成精品,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汇鸿中锦、中鼎、股份、土产公司年进出口都在8亿美元以上。

        不断扩展的内贸业务给汇鸿带来了新的课题。唐国海告诉记者,汇鸿过去一直做的是出口,“现在是进出口并举,内外贸结合。”

        谈及汇鸿的产业规划,唐国海告诉记者,汇鸿的外贸企业不单纯是做贸易,而是“一主二辅”。一主即外贸,二辅是金融和地产。他表示,多元发展更能增加整个集团的竞争力。

        强调打造完整产业链的同时,“多条腿走路”也是汇鸿自身实力不断壮大的法宝。

        比如中鼎的房地产,在江苏成了一大亮点。

        2002年,在房地产开发的一片热潮中,中鼎拿下了“四块地”,净资产达到几十个亿。随着“云深处”、“山和水”、“大宅门”、“郁金香”等一系列房地产作品的推出,中鼎占据了中国地产的一席之地。

        前不久中鼎推出的地产作品“中国院子”——南京大宅门,“出则繁华,入则宁静”,在蜗居的城市之中,“100多万就能进住别墅,前面停车,后面种菜”,当天开盘,即全部售罄,名震南京楼市。

        面对不断攀升的业绩,万慧中直言不讳地表示,“房地产给中鼎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在未来十年都会给我们很大的回报。”

        在公司的会客室中,一整面墙摆满了公司收到的礼品:来自日本的新人娃娃,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以及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等⋯⋯万慧中感慨,“我们公司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中国经济如何发展,我们也在如何推进。”

        除此之外,汇鸿还参股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企业,成立了专业的资产公司,积极打造准金融业务板块,使集团发展的协调性、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进步加强。

        对于汇鸿的发展,董事长唐国海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汇鸿发展到今天,首先是得益于江苏是一个经贸大省,一直在发展开放型经济。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国有经济三足鼎立,发展较好,抗风险能力强。

        “汇鸿在江苏这种外贸大省的大背景下,才有了一席之地。”同时,他告诉记者,汇鸿的今天,也得益于这些年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
        扎实诚信,稳健增长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汇鸿自身的信誉是这一切得以实现的最终法宝。

        “只要有大客户,董事长总是亲自去考察”,莱茵达公司总经理牛庆民对汇鸿的诚信深有感触,“我们输不起,因为一个单子就是几千万。汇鸿信誉好,包容强,莱茵达公司刚起步时,没有一家银行跟我们打交道,3年后,几十家银行跟我们建立了牢固的联系。”

        如何更好地走下去是汇鸿集团一直以来探讨的课题,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纸联、亚森、中鼎等子公司为汇鸿递交了成功的答卷。

        如今,汇鸿的实力在不断扩大,在很多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对外国企业、市场的需求了解更加深入,唐国海对汇鸿的市场掌控能力有着自己的信心,“若对市场不了解,对当地国家不了解,企业就无法走出去。”

        如何把汇鸿纳入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中去考量集团发挥的作用,是唐国海的用心所在,他深信,一个企业一定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要产品过硬,有市场,就永远有生存之道。为此,汇鸿明确提出了更加人性化的企业发展之路,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保障,以转型升级为动力,以人才支撑为根本。”

        唐国海明确表示,“作为企业,从江苏省的大局来讲,我们要保增长,稳增长,但从企业自身来讲,首先是效益和质量,第二是风险控制,第三才是规模。”汇鸿对“规模”有要求,不强求,“要的是有效益的规模,风险可控的规模。”

        “打造一流国企,建设美好汇鸿”,汇鸿人毫不隐瞒他们的雄心。不久前,汇鸿旗下上市公司汇鸿股份已经停牌,新一轮资源整合、产业重组的大幕已经拉开。汇鸿,正在用他们丰富大胆的创新实践谱写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中国样本。

眼界有多宽,企业就能走多远。在不断拣选“长考”之下,四大板块被莱茵达依次选中,其中的废纸回收最终成了给莱茵达带来“福音”的朝阳产业。

在中国,说起废纸回收,只要提到莱茵达下属公司——江苏纸联,行业内无人不知。

牛庆民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的造纸业快速发展,2013年,中国造纸11000多万吨,位列世界第一。然而,原料匮乏是不争的事实。

“2013年中国共有90亿件网购产品,85.6%用纸包装,网购拉动了包装纸的用量。”说起废纸回收的前景,牛庆民颇为自信:“长江三角洲富裕了,用纸量在增加,江苏省工业包装纸的份额,占到全省用纸量的70%。”

为了减少对进口的依赖,莱茵达看好时机做大做强废纸回收产业。

在中国商务部十家再生资源试点城市中,南京市被第一批列入,莱茵达抓住机会,把过去那些“破烂达人”统统整合起来。统一的房子,统一的服装,统一的标识和统一的培训,莱茵达对收来的废纸进行选择分类。

同时,由莱茵达参与制订的中国第一个废纸分类标准,在中国广为推广。为了延伸自己的产业链,莱茵达还与造纸厂和打包厂等对接。全链条一条龙管理使得莱茵达的废纸回收做成了汇鸿的一个支柱产业。

莱茵达的废纸回收产业不仅对废纸进行收购分拣,还设有质量检测中心和科研中心进行产学研联合。“从回收,到质量检验再到未来研发,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江苏纸联的这份事业,牛庆民无比看好,“这个领域不仅仅是10年,20年都是朝阳产业。”2013年,莱茵达回收废纸157万吨,居中国第一,大大降低了对进口的依赖度。因为骄人的业绩,100万吨废纸回收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落户莱茵达,成为重点项目。

“把政策用好,把产业链打造好,把未来看好,造就了我们的快速发展。”牛庆民总结说,他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独属于莱茵达的完整产业链,“建立好上游的基地,中间的工厂以及下游的用户。”

废纸回收只是汇鸿产业化管理升级的一个缩影。按照集团提出的“明主业、创特色”要求,汇鸿旗下子公司都在立足自身特点,选准突破口,积极培育优势业务、特色业务,打造全供应链一条龙增值业务,努力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