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2 09:55:39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董维嘉 20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从1994年填下第一车土,打下第一根桩开始,向新加坡这位高明导师的学习借鉴,优化公共服务体系这一理念便始终伴随着苏州工业园区的成长过程。
从名校林立、名师荟萃到教育资源均等化持续提升;从百姓看病更加便捷到医疗服务不断优化;从15分钟免费文化圈全覆盖到高端文化品牌不断涌现……可以说,历经二十年的借鉴创新,从开发建设、跨越赶超直至领跑示范,园区完成了从莲藕水田到现代新城的华丽转身,也实现了公共服务高地的完美蜕变。
园区教育实现华丽转身
教育基础条件薄弱、区域发展不够平衡、与现代化新城区要求不相适应是园区早期教育的显著特征。1994年园区开发之初,5个乡镇100多所学校大都是复式单班,一盏白炽灯,一块破黑板,十几个小学生,一排一年级,一排二年级,一个民办教师,这就是一所村办小学的全部“内容”。
随着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园区教育面临两大“硬任务”:拆学校、建学校。“拆学校”中,园区先后撤并了80多所薄弱学校或办学点,异地新建了3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完成了每一所乡镇学校的提升改造,办学条件达到了现代化学校标准。“建学校”中,园区以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超前谋划,按照适度高于江苏省现代化学校标准统一建设,教育技术装备全部按照江苏省一类标准配备。目前,园区有中小学35所、幼儿园51所,在校生人数7.9万人。科教创新区快速发展,累计入驻国内外知名院校23所,师生总数8.5万人。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园区始终持续创新发展举措,螺旋上升。2008年到2010年,园区通过实施“达标升级”工程,三年投入了2.4亿元对15所乡镇学校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和教育技术装备升级。
2011年至2013年,园区启动实施了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投入“两个2000万元”进行“内涵提升”,使得刚达标升级的乡镇学校由省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进一步提升到一类标准,在全市、全省率先实现所有中小学省教育技术装备一类水平全覆盖。
同时,在全区学校中选拔支持进行特色示范专业室场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窗口学校,实现了又一轮硬件水准“短板补齐,长板更长”。
2014年开始,园区实施“品牌亮化”三年计划,将持续提升园区教育水平,以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体现机会公平;教好每一个学生,体现育人为本”的美好愿景。
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大手笔的规划,超前的高水准的学校建设,优化了教育布局,提升了教育现代化水平。在高水平通过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验收反馈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园区教育发展起点高、机制活、理念新、视野宽、工作实;园区的教育现代化已初步实现了高位均衡,整体水平位于江苏前列。现在,走进园区每一所学校,都会发现“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均等的教育机会成为了现实。
从“有所医”到“有良医”
医疗卫生事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已基本形成了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人均期望寿命从1994年成立之初的75.22岁提高到2013年的82.68岁,已率先基本实现卫生现代化。
看病更加方便快捷。园区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严格做到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目前已建立起以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二级综合医院为骨干、社区医疗为基础、高端私人诊所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已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13家,千人口床位数达到4.3张,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到1.89人。同时,把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心下移,已使70%的基本医疗需求在社区得到解决。通过实施社区卫生现代化工程,使平均约1.5万居民拥有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民步行15分钟内均可享受到温馨、舒适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通过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的国家基本药物,使社区门诊人均药品费用降至48元以下;开发了国内首创的基于云模式的社区卫生信息平台,完成了65万份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并实现实时查阅,居民可凭医保卡完成挂号、检查、诊疗、缴费等全部流程。
诊疗技术不断提高。坚持“综合有优势、专科有特色”的临床学科发展思路,高起点建设心脑血管、肿瘤等重点专科,积极引进先进诊疗技术。目前已拥有省、市重点临床专科4个,同时不断强化与国内外知名医院合作,通过学科联建等形式,建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诊疗分中心5个。通过柔性引才,近50名三级医院专家定期在园区提供诊疗服务。建立了急救站3个,拥有一支训练有素、反应迅速、技术过硬的应急救援医疗专业队伍,形成了院前、院内救治一体的新型医疗急救体系。
防病工作成绩斐然。严格落实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防控了SARS、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疫情。强化免疫规划,适龄儿童一类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顺利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国家目标。创新慢病管理举措,实现了对慢病患者的动态系统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规范化管理率已达90%。重点人群疾病筛查扎实推进。加强职业病防治,深入开展企业健康促进工作,保护劳动者健康。每年完成近800家企业的检测,荣获的江苏省健康促进示范企业总数已占全市的近一半。
“奏响”城市文化新篇章
如果说历史是城市的“根”,那么文化就是城市的“魂”。没有自己文化的城市,如同沙漠与荒原,没有色彩也没有活力。
关于园区,有着许多美好的称呼:高端人才首善之区、高端产业发展高地、生态宜居新天堂……然而,这并没有让这座东部新城的建设者和市民满足,在他们心中,创建“文化繁荣之城”的梦想一直在不断升腾。
近年来,在“文化兴区”战略的指引下,园区大力推进“文化繁荣行动计划”。根据计划,园区将重点实行“3410”,即构建三级网络体系,加快推进10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10大重点文化项目、10大文化专题馆、10大品牌文化活动的建设和培育。显而易见,这是一条融合了时代特征、开发区特点和苏州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在这条路上,园区大步前行,已经迈上了“快车道”。
与此同时,把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转型升级有机结合,把文化项目建设与现代服务经济布局有机 结合,园区不断优化着城市 空间和产业布局。在园区目 前 的版图上,带有文化 标 记的地标项目位置鲜 明 而突出。以这些项目为抓手,园区将打造起环金鸡湖文化娱乐、环独墅湖文化创意、环阳澄湖文化旅游“三大集聚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正给这片起步于工业的土地不断注入丰富内涵,提升软实力。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群众性。一直以来,园区紧紧围绕群众需求,不断加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力度。目前,全区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40万平方米,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23万平方米,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0.33平方米,人均拥有文化设施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开发区前列。
作者 黄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