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2 10:14:20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董维嘉
在苏州,人们习惯于把具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称为“老苏州”,而把坐落于金鸡湖畔的苏州工业园区称为“洋苏州”。如果说,“老苏州”侧重的是苏州的文化底蕴,那么“洋苏州”概括的则是苏州的现代魅力。
20年,苏州工业园区从一片水乡沼泽到一座现代化新城。从吴中胜地虎丘山朝东远眺,只见一泓碧波在阳光下闪现着迷人的光彩,这就是苏州有名的景区金鸡湖,苏州的工业园区就坐落在湖畔,可想而知,园区的环境是多么的幽雅。园区内道路宽阔,纵横交错,且高楼林立,尽显现代化大都市的魅力。
一次规划20年不变 赢得后发优势、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
1994年2月26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同年5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
“规划先行”、“规划即法”是园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最值得推广的园区发展理念之一。苏州工业园区科学布局了工业、商贸、居住、交通等各项城市功能,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严密完善的规划体系和“执法从严”、“适度超前”的规划管理制度。
在其1994年版规划中,利用公共中心轴线、邻里中心、白地等先进规划理念,有效地指导了园区二十年来的规划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空间结构以强化苏州市东西向中心轴线概念,工业园区三期的中心均布置在这一轴线上。
一纸规划,果真有这么大“威力”?一次规划20年不变,首先源于这张规划图具备比20年更长久的战略前瞻——充分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编制完成总体发展规划,并先后制定300余项专业规划,形成了严密完善的规划体系。所有规划项目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重点区域和重要景观项目规划设计面向全球公开招标。
20年来,规划图纸上的每一处线条和每一个色块仍然具有法律效力。正是这位“图上法官”的威严,使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无论是工业用地、商住用地,还是公建配套设施用地,都严格按照规划用途使用,切实杜绝了开发建设的滥权、随意与盲目。
科学的规划,加上严格的执行,为园区赢得了极大的后发优势和空间布局。
漫步在园区开阔的道路上,我们看到,虽然园区内的企业和居民越来越多,但道路依然通畅,区内绿地、景观优美大气,没有丝毫局促感。台湾诚品书店、斜塘老街……建设工地上的一辆辆工程车,正在开辟一片广袤的文化土壤。而金鸡湖4A级景区,其实就是一条极具代表性的“文化水廊”。
“金鸡湖边搞经济,独墅湖畔好读书,阳澄湖滨谈养生”,如今,在这片2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园区创造了一座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协调共赢的“非凡城市”
传承“精致”建筑文化 奏响一曲交融乐章
城市是流动的乐谱,建筑是跳动的音符。在有2500多年历史的“人间天堂”美誉的苏州,古苏州与现代时尚洋苏州相互映衬,传统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与鳞节栉比的高楼和谐统一,奏响了一曲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优美乐章。
20年来的开发建设,使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了企业投资的热土。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园区在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借鉴新加坡经验,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园区是依托于苏州古城建设起来的,但是其现代化国际化的风格,又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古城风格迥异。苏州工业园区的定位首先是海派风格的“洋苏州”。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古城文脉和现代化风格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园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区的同时,园区尽力传承历史,延续苏州文脉。
穿行于园区,是行走在传统的现代里。西部东环路原本是一条东环绕城快速干道,经过改造建设后,现在已经不再是高速干道,而是一条传承延续苏州古城风格的过渡带,通过这条路,再逐渐过渡到新城区来。
在城市建设上,园区善于规划、构筑“精品”工程,营造出特有的人文气息。如今行走在园区,映入眼帘的是这座现代化城市的无限风情:环球188双子高塔熠熠生辉,点缀着“洋苏州”的蓝天;东方之门气势磅礴,笑迎天下来客;中茵皇冠犹如豪华游轮,直欲挂帆远航;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堪称湖畔珍珠,无时不在闪耀文化的光辉等等。
实际上,园区的“精品”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金鸡湖环湖地区作为特色滨水城市空间被评为省城市空间示范工程,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等4个项目被评江苏省精品建筑示范项目,国际博览中心、时代广场等3个项目被评为“新世纪苏州十大优秀公共建筑”,苏大炳麟图书馆、环球188、北环东延二期等9个项目获得“鲁班奖”,格兰富水泵厂房、金鸡湖学校、星海地下空间等13个项目获得“国优银奖”,晋合洲际酒店、评弹学校、集中供热供冷中心等106个项目获得“扬子杯”。在继承中创新,在传承中保持,坚定不移的延续苏州的文脉,朝着这个方向,苏州工业园区正孜孜不倦的努力,为苏州续写人间天堂的华彩乐章。
借力信息化 “智慧园区”渐行渐近
如今,宽阔的马路、顺畅的交通,在园区金鸡湖畔、月亮湾地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环球188、东方之门、现代传媒大厦……让这里越来越像一座生机勃勃的现代新城。在这背后,是园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在这里,信息化不仅仅是发挥超前的引领作用,更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园区开发建设20年来,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找准定位,将信息化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希望构建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的新型商务模式、政务模式和生产生活模式。“信息化要更多地为‘大众’服务,优先发展社保、医疗、卫生、交通等民生项目,服务民生,惠民便民”。2013年初,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苏州工业园区以高分入选,这标志着园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于园区人来讲,信息化带来的是“高速”生活。近年来,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提升,电信“城市光网”覆盖260个小区楼盘,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40G;“无线园区”建成wifi热点区域600多个,实现全区主要商务楼宇、公共场所免费接入;移动4G网络率先在区内开通试点,各运营商网络基站进一步实现共建共享,园区已成为苏州乃至全国通信网络覆盖密度、带宽速度均适度超前的区域之一。与此同时,智能公交、智慧教育、数字城管、智慧社区等平台的建设不断加速。
不仅如此,园区还积极利用信息化建设来推动亲商服务的可持续性。园区政务专有云数据中心持续完善,各部门政务计算资源进一步集中和归并,完成了智能公交、数字城管等系统的服务器资源并入,扎实打好了园区提供高效政务服务的基础。
2014年6月,苏州工业园区信息化办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13年苏州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白皮书》,阐述了园区23个局办部门在电子政务、民生项目、顶层设计、产业升级、信息化培训等众多方面的努力与成果。信息化是一项集聚合力的事业,各类信息化培训、讲座、沙龙、网站、微博等多种形式活动不断开展,信息化联盟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而为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信息化建设,园区于2012年搭建起了“众智云集”平台,目前首批“众智云集”计划扶持的39个项目顺利完成验收,已经应用在园区公众服务、企业信息化等多个领域,呈现了“人人参与,共同受益”的信息化建设良性氛围,一座“智慧之城”渐行渐近。
作者 黄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