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2 10:15:39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董维嘉
131种鸟儿展翅园区,鸟类多样性比较理想;栽培植物570种、野生植物199种,群落搭配丰富;水生生物328种,清洁水域“孕育”丰富物种……今年年初,经过1年多的调查研究,苏州工业园区正式发布生物多样性调研报告,“洋苏州”的生态密码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如此傲人成绩背后,是基础建设、多元实践、多层创新“抱团发力”。20年来,园区突破开发建设“老路子”,以学校教育、社区生活、能源应用、绿色建筑等为“钥匙”,解开一座国家级开发区的生态“密码”,走出了一条完全有别于传统工业开发区的“绿色发展”之路。
加快转型升级 生态经济成为亮点
产业是生态文明的“基底”。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开发区,必然要求下大力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破解资源环境硬约束,以实现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的目标。三年来,园区瞄准新兴产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活力,全面实施低碳可持续发展,加快完善产业生态链条,严格落实治污减排措施。
正是生态经济的发展,为园区的转型升级、生态优化提供了不歇动力。园区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全力发展以纳米技术为引领、以五大新兴产业(纳米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与动漫游戏和生态环保)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平板显示、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三大产业规模在全市占比均超三成。
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离不开环境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提升。多年来,园区一大批环境基础设施的建成投用,为园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污水总处理能力达35万吨/天;配套污水管网实现100%全覆盖,43个污水泵站均安装了TOC在线监测仪器;江苏省首个污泥干化项目投入使用,实现水处理污泥100%全收集和资源化处置;建成江苏省首例采用非电制冷机组的区域集中供热制冷项目和首个集供电、供水、供冷、通信等综合管线为一体的共同管沟。
事实上,园区新能源应用成果也是同样突出,陆续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江苏省低碳经济试点园区。尚美国际等单位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系统,中新大厦等建筑使用地源或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投入技改资金超1.9亿元,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达到100%;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近100家企业参与试点,数字化电网体系加快形成;鼓励和指导企业开展碳排放核算,艺术文化中心、超威半导体等8家企业率先完成碳排放评测。
各级绿色社区83家 覆盖率超过80%
垃圾分类并不是难题,但老百姓会对怎么将生活垃圾分开有所困惑:什么属于“可回收”?什么是“不可回收”的?什么又该归于“有害物”?于是,天域社区的环保达人们编出自己的分类口诀“1357”:1就是衣物、3就代表移动电话(Cell Phone)类电子产品的“C”,5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五金”,7取其谐音代表其他生活垃圾。
“通过社区专门组织的一些垃圾分类活动、讲座,我们对垃圾分类了解了许多。把自己家中各种垃圾分开存放,抽空就把垃圾带到居委会提供的专门存放场所。而社区就会把大家分好的垃圾出售,所得资金全部留在爱心基金里,用于帮助其他人。”居民温女士说,记得一次活动中,居民们将一千件衣物分了出来,其中一部分就送给了小区保洁人员。
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开发区,必然要使百姓的日常生活充满“绿色低碳”的理念,创造生态优化的社会氛围。多年来,园区大力推广倡导绿色社区, “绿色”正在逐步成为园区百姓生活的新“情调”。
在倡导绿色社区方面,园区继续开展“跳蚤市场”、“邻里互助广场”、“无车日接力”等活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在10个住宅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理念逐步建立。目前,园区已创建各级绿色社区83家,绿色社区覆盖率超过80%。
孩子成为环保大使、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