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3日 新华日报
陶欣伯说:“国家要强盛,政治要民主,经济要繁荣,第一靠教育,第二靠教育,第三还是靠教育。”
教育,对打破困扰中国农村贫困与缺乏教育之间的恶性循环至关重要,而助学项目能够超越慈善,为中国农村地区的创业和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在陶欣伯看来,捐赠只是教育慈善事业的开端,如何将这份事业延续下去,让捐出去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用,才是关键所在。
“助学创业、利己达人。”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的着眼点不在于顶尖优秀人才,不在于名牌大学,而是要让从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出来的有志青年有机会受到大学教育。他们还希望受助学生毕业后积极投身建设,到基层与待开发地区工作、创业,改变中国的面貌,改变自己的命运。
基金会坚信,教育和创业是带动中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双翼。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开展了“伯藜助学金”项目和创业项目,受助学子称为“陶学子”。通过提供创业辅导,协助筹措创业资金,鼓励并扶持他们回乡创业,从而为中国农村贫困地区输送有知识、有技能、有创业精神的人才,加速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金会正在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鼓励和扶持有志创业的“陶学子”回乡创办商贸和服务型企业,支援家乡的建设。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基金会在助学项目之外,还特别开设了“导师项目”,为“陶学子”们提供创业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更为有创业意向或已经走在创业道路上的优秀“陶学子”配备商界精英导师——“陶学者”,为他们的创业之路添砖加瓦。项目正式启动以来,有17名“陶学子”成功与“陶学者”结对,在与导师的沟通互动中学习创业技能、企业规划。在“陶学者”的辛勤督导之下,已有多名“陶学子”走上了自我创业的道路。
在助学金项目、导师项目和创业项目之外,基金会还鼓励陶学子们自发组成互助社团——伯藜学社,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学习和公益实践活动,让陶学子们在实践探索中锻炼和成长。
在伯藜学社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优秀事迹和典型个人层出不穷。来自扬州大学的潘鹏英,于2014年暑假筹款组建“伯藜梦之队”,前往甘肃山区支教。这群全部由伯藜助学金资助的陶学子,通过自己的双手,为山区的孩子们筹款捐物,充分发扬了陶欣伯先生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精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陶欣伯先生曾经说过:“要像办企业一样办好基金会事业,出来的产品就是对国家、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今天,在伯藜助学金关怀下的“陶学子”们,表现得从容自信,热情大方,他们意气风发,要用自己的才智,创造美好生活,改变家乡面貌。而这也正是陶欣伯老人所期望的。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也将坚持陶欣伯先生的助学理念,与项目学校通力合作、群策群力,积极调动社会各界资源,超越慈善,为中国农村地区的创业和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