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方展示

专访博世董事会成员施维纳:机器人永远不会取代人类掌

时间:2016-03-07浏览:120设置

2016-02-14 19:44    来源:网易
    “工业4.0到底是什么?”

    “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上周,德国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该集团工业技术业务的施维纳(Werner Struth)博士,在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大会(国际消费电子展)现场这样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作为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发起者,博世强调其扮演的双重角色:既是工业4.0的践行者,也是供应商。施维纳在采访中不断指出德国与其他国家在工业4.0上合作的重要性,对德国担心中国构成竞争或赶超德国的说法表示不赞同,并分享了他对智能工厂未来的愿景——无人工厂永远不会出现。

    智能手表管理工厂

    澎湃新闻:昨天博世在2016CES现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董事长沃尔克马尔·邓纳尔(Volkmar Denner)博士在演讲中谈及工业4.0时说到,博世在美国的工厂里,员工已经在使用智能手表管理生产,听起来很有意思,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操作方式?

    施维纳:我们利用监控系统来掌握生产机器和整个生产线甚至整个工厂的状态。这些传感器获得机器的状态信息,比如震动、温度、声响和能源消耗等。一旦数据超过了可被容许的范围,机器将自动停止,并通过工厂内部的无线网络发送警报到操作员的智能手表,于是操作员就知道了,比如某台机器的温度在过去几个小时内持续上升,必须做出处理,否则机器很快将崩溃。然后,工作人员前往查看机器状态信息。相比传统系统,这个系统真的可以很快速地解决问题。
    在2016年CES大会现场,博世的APAS生产辅助系统为现场的参观者泡咖啡并在咖啡杯上刻制可自定义的姓名。这套系统集成了Fanuc机器手臂、博世自主研发的专利——皮肤传感器、视觉系统和夹紧装置。

    澎湃新闻:这个例子相对来说很好理解。但是关于工业4.0,我们近两年听到了太多信息,你能告诉我到底什么是工业4.0吗?

    施维纳:我可以给你一个严肃的答案吗?还没有答案。因为所有人都在研究工业4.0的潜力。什么是工业4.0的特征?有感应器获知生产系统的状态,有软件分析数据,有解决方案。工业4.0最终的特点是生产系统的高度灵活性。

    举个例子,现在已经有了跑鞋的个人化设计,生产系统可以根据你的特定设计来生产一只左脚的鞋和一只右脚的鞋,这不是博世的技术,但也是工业化应用,所以说个人化生产程度正在增加。生产系统确切地知道下一步需要生产哪一部份,确定应该给哪个机器更高度的灵活性。

    德国工业4.0与英美日的不同

    澎湃新闻:您目前负责博世的南北美市场,罗兰贝格最近撰写的分析《日本型工业4.0》说,德国的工业4.0和英美的工业4.0不同,您觉得呢?

    施维纳: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如果你观察德国的工业4.0,它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工程学的,关注机器、材料、生产程序,如何提高设备的有效性,如何提升质量、生产力,以及一切从工程学视角出发的东西。如何你观察美国的方式,比如说IIC(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由AT&T、思科、通用电气、IBM和英特尔于2014年3月成立,其目的旨在加快互联机器与设备的开发、采纳和广泛使用,促进智能分析,并为工作者提供帮助),他们有不同的方式,他们说可以获得互联网或无线网络提供的数据、有商业模式的想法,不像德国那么在乎技术,考虑利用现有的技术,建立商业模式。这是德国和美国型工业4.0的不同点之一。

    我们坚信,最好是把这两种结合起来,你可能知道,我们是美国IIC政府委员会的成员,我们也为IIC提供解决方案,我们也是德国工业4.0平台的成员,所以我们就像这两种模式间的传输系统或结合点。

    澎湃新闻:结合两种方式可能吗?

    施维纳:运作得非常好。所以我们发起了IIC和德国工业4.0平台间的合作,这是完全可能的。我们认为双方对合作抱有很大程度的兴趣。

    澎湃新闻:那么日本型工业4.0又有什么特点?

    施维纳:我认为日本型工业4.0介于德国和美国型之间。实际上我们也考虑在日本启动新的活动。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工业4.0能做什么,就像你刚刚问的那个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它的潜能,以及如何把潜能变为现实。一旦基本了解了,我们可以将其推广到其他地区,包括到中国。

    澎湃新闻:我们了解到你曾经在日本工作过很长时间,想必对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了解深刻,你也在负责博世的BPS(Botch Production System),能否介绍一下BPS与TPS的区别?

    施维纳:BPS和TPS都被很多公司应用,不过丰田第一个最终真正引入了这类系统。我们也有博世生产系统的一套原则,它基于各种最好的标准发展出来,日本公司的、中国公司的、美国公司的,最终成为我们BPS的原则、模块、生产系统。我想强调,引导我们的规范存在于BPS中,工业4.0是进一步发展博世生产系统的另一种方式,所以工业4.0不会取代博世生产系统。
    不认为中国和德国竞争工业4.0

    澎湃新闻:你们在哪些地方建立了工业4.0的合作项目?

    施维纳:我们和中国合作设立了研发中心,与很多中国企业签订了双边合作项目,这些公司的名字我目前不能透露,但他们非常有前途、(对工业4.0)兴趣也很浓厚。我们在印度进行了工业4.0实践,印度有我们的主要软件园之一,为工业4.0提供部分解决方案。

    我们在全球有250个计划,每个全球项目都在建立工业4.0解决方案。

    澎湃新闻: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我们注意到,德国方面似乎仍然有些顾虑,担心中国学习能力强、发展速度快,掌握技术后就会赶超德国,成为德国的竞争对手,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施维纳:我不赞同关于中国和德国、美国、印度等等之间竞争的说法,我告诉你为什么。像博世这样的跨国企业,它不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看看德国工业4.0平台上的成员,看看美国IIC的成员,他们都是竞争对手,德国公司与德国工业4.0平台的每一个成员企业竞争,他们都在竞争,德国公司A、德国公司B和中国公司C有什么区别,他们都在同一领域,是竞争对手。在中国、印度和美国等等有业务的公司,就像博世这样的很多公司,他们不能在新平台上给先进的生产系统建立一堵墙。所以我认为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是一个好主意,所以我们决定通过建立研发中心来进行合作。德国非常赞赏,与中国DRC(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建立了关系,成为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又一个结合点。

澎湃新闻:你觉得和“中国制造2025”对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施维纳:相比谈挑战,我更愿意从积极的角度去看机遇。中国带来的最典型机遇是,很多事能够比其他国家更快地完成,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机遇,这是我们亲身经历的,通过与中国公司的双边项目所经历的。很多决定很快地得到了执行和实现,这令人兴奋。这也是我们应该向中国学习的。

    澎湃新闻:有人认为中国现在还不到发展工业4.0的时候,因为我们甚至都没有经历工业3.0,你认为中国直接跳到了4.0正确吗?

    施维纳:想象一个工业化程度不如中国的国家正在崛起,它连电话网络都没有,也没有无线通讯网络,你会建议它先建好有线通讯网络,再为手机建无线网络吗?不会。

    澎湃新闻:你觉得距离机器人完全掌管工厂生产还有多久?

    施维纳:永远不会。

    未来的工厂必须要有人类来操作,操作者的技能会有巨大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说,在某些岗位上我们会用机器人取代人类,但我们坚信,你可以相信我,我们知道现在怎么生产,未来怎么生产,无人工厂不会成为现实。

【施维纳博士】

施维纳博士从 2012 年 1 月起出任博世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负责工业技术业务, 包括包装技术和传动与控制技术事业部。 同时,他也负责南北美市场、生产协调、 以及环境保护等事务。

施维纳博士 1956 年生于德国科布伦茨,已婚并育有三个孩子。施维纳博士于 1982 年毕业于亚琛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随后加入了位于亚琛的弗劳恩霍夫协会的研究所从事身份保护技术 IPT 的研究工作。1988 年,,他获取了通用机械工程博士学位。

在博世集团的职业生涯:

1989 模具开发资深专家

1990 运营规划主管

1992 第五代 ABS/ESP 项目部门主管

1994 博世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助理兼副总裁


1996 日本 Nippon ABS 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负责生产、质量和采购

1999 博世刹车系统东京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负责生产、质量和采购

2001 博世刹车系统日本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负责协调、生产、质量 和人力资源

2002 柴油系统事业部副总裁,负责生产和质量

2005 底盘系统控制事业部总裁,负责协调、生产和质量

2012 至今 博世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来源:澎湃新闻记者)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