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齐康先生不仅关心建筑学科的建设问题,如何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更关心青年学子的生活,本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奉献精神,齐先生在我校设立齐康奖助基金,用于资助和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和成绩优秀、热心公益事业,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齐康先生也是我导师邓浩先生的硕博导师,他首先在中国提出城市形态的研究及其相关的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也是我入学后跟随导师邓浩先生所研究的方向。入学以来每每聆听邓老师讲述与齐康先生相处的时光,更让我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建筑前辈多了几分敬仰。他始终秉持的学者之研究精神,对社会运行的体制、事物自身的发展的本质与规律的探寻,激励着我以“求真”的信念投入到城市形态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
齐康先生对公益事业的热情也极大地影响着我。自入学后,我便开始接触公益事业,成为了“英雄梦·新县梦”规划设计公益行志愿者,参与河南信阳新县县域数字地形图的绘制,并参加了公益设计项目新县图书馆的设计工作。随后又作为党支部书记,策划并组织了“乡村记石”豫南村落调研实践活动,带领党支部20名成员到新县测绘建模复原下西河、徐冲两个传统村落,为豫南的传统村落保护与修复收集了珍贵的原始资料,也为未来的地域性设计研究工作提供了绝佳的第一手资料。2015年7月,我作为乡建志愿者加入“沙溪复兴”工程总建筑师黄印武的设计团队,进行云南大理沙溪镇马坪关白族民居情况调研与测绘。
高山仰止,齐康先生一直是我在学习建筑过程中的指引与向往的标志。非常感谢齐康基金奖学金给我这次机会,这是对我极大的激励和肯定。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会秉承齐康院士的科研精神,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延续前辈遗风,继续前辈的相关研究,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母校,为社会,为中国城市发展奉献一份绵薄之力。